今年也到了這個時節 2023年博多祇園山笠開始舉辦!

今年也即將到來!夏日的傳統盛事——『博多祇園山笠』,簡稱『山笠』。
山笠不僅是日本國家級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更於2016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無形文化遺產,擁有超過760年的悠久歷史,是福岡三大祭典之一!
關於山笠的起源,雖然有多種說法,但最具代表性的說法可追溯至鎌倉時代。
據傳,1241年,位於現在博多車站前的承天寺開山祖師——聖一國師,從弟子抬著的施餓鬼棚上灑下祈禱水,以驅散瘟疫,這便是山笠的起源。
接下來,就讓我們簡單回顧這760年的歷史吧!
■山笠的歴史
1587年(安土桃山時代)
豐臣秀吉在九州征伐戰後,成功統一九州,但當時的博多街區已成焦土。為了重建城市,他將博多劃分為數個區塊,並組成「流」(類似現今的行政區或町內會)。
這些「流」也成為今日負責山笠運營的基礎組織。
1687年(江戸時代)
當時,各町會比拚華麗的飾山笠並遊行,而這個習俗到了1687年演變成現今的「追山笠」。
據說,當時土居流在中午休息時,恵比須流(當時稱為石堂流)趁機超前,這場突如其來的競賽讓觀眾沸騰,也開啟了流派之間的競爭,形成了如今的「追山笠」。
1872年~1898年(明治時代)
明治時代,由於西洋文化傳入,被認為與文明開化不符的傳統祭典遭到打壓,山笠與同為福岡三大祭典的「博多松囃子」一度被禁止。
後來,山笠雖然復辦,但舁(扛)山笠的「締め込み」(腰布)裝扮被認為過於粗野,因此改為穿著現今的「水法被」(祭典服飾)。
此外,明治時代的山笠曾高達16公尺,導致電線頻頻被切斷,因此後來將其分為兩種類型:飾山笠(10~15公尺)為供奉展示之用;舁山笠(約3公尺)為實際在街道上奔跑的山笠。
這便是今日山笠的雛形。
1945年~1970年(昭和時代)
1945年,由於福岡遭受戰火空襲,山笠被迫停辦。
戰後,為了振興山笠文化,「博多祇園山笠振興會」成立,並將活動擴展至博多區以外。
1970年,更推出小學生可參加的「兒童山笠」,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其中。
雖然傳統上山笠為男性限定,但在兒童山笠中,女孩也可以參加。
2016年(平成時代)
「博多祇園山笠」正式被列入UNESCO無形文化遺產,成為世界級的傳統慶典之一。
令和年代受新冠疫情影響,山笠連續兩年停辦。
然而,今年2023年,隨著疫情結束,福岡街頭比以往更加熱鬧非凡!
山笠的遊行路線將經過本館門前,歡迎大家親臨現場,一起感受這場熱血沸騰的傳統祭典吧!✨
■博多祇園山笠日程
關於山笠的日程表可於以下「博多祇園山笠官方網頁」查看。
https://www.hakatayamakasa.com/152290.html
■WeBase 博多 官方網頁
7月份以博多祇園山笠爲中心,許許多多的有趣活動在等您到來♪
我們WeBase 博多也在從世界各國到來的風采各異的旅客和員工之間的交流中營造著熱鬧的氛圍🌍
歡迎您前來留下一個美好的夏日回憶😊
イベント情報発信中☟
■Instagram @webasehakata
■Twitter @WeBase3